外院为翻译硕士举办“关于何为译、为何译、译何为的几点再思考”专题讲座
11月24日下午,北京林业大学外语BOB副教授,翻译硕士教育中心负责人柴晚锁副教授,应邀为我院翻译硕士做了题为“关于何为译、为何译、译何为的几点再思考”——“Some Reflectory Comments on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and the Role of Translators”的讲座。讲座由BOB买球app英文系副主任于江霞老师主持,通过腾讯会议线上举办,外院全体MTI专业的学生在云端参加了讲座。
柴晚锁老师担任北京林业大学翻译硕士教育中心负责人,持有人社部翻译专业资格(水平)考试(CATTI)英语笔译二级、一级合格证书,曾在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、CASIO杯、英语世界杯等全国性翻译赛事中获各级各类奖项。柴老师翻译实践丰富,已有30余年的翻译经验,本次讲座结合自身经验,对翻译进行反思和探讨,并结合大量具体实例论述并分享自己的观点,与会者受益匪浅。柴晚锁老师首先论述了翻译本质和译者角色,以新的视角理解翻译,认为翻译有两大性质,一是人际交往行为,翻译要主要考虑如何帮助实现人际沟通交流;二是高度依赖具体交际语境,不能脱离语境讨论翻译,不能就字论字地讨论翻译。随后,柴老师以“Competent reader/listener”和“competent writer/articulator”两对词组,点出他认为译者需要具备的素养,即良好交际素养、语言敏锐意识、素养和鉴赏力。唯有如此,译者才能明白委托者的意图,实现高效沟通交流。并且,柴老师引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其新书The Avoidable War中指出官方涉美英译汉在“accuracy, subtlety, or nuance”三个方面欠佳的观点,带领MTI学生思考英国国王查尔斯9月9日首次悼念英国已逝女王演讲结尾处的翻译,再次强调译者素养的重要性,也启示翻译学习者翻译时需要用脑思考,以目的趋向为主导,译者不仅要能够准确判断意图,还需娴熟驾驭目的语。之后,柴晚锁老师对严复的“信达雅”三原则进行了再思考,认为“信”是翻译活动在哲学意义层面上的追求,“达”是翻译活动中最基本要求,“雅”则是提升翻译活动绩效的策略,角度新颖。于江霞老师对讲座做出总结,感谢柴教授的精彩讲座,并引导MTI学生思考讲座对翻译实践的启发。
此次讲座意在提升翻译硕士翻译实践的能力,学习经验丰富的优秀译者,结合具体鲜活实例进一步思考翻译活动的本质,培养译者应有的素养。通过此次讲座,翻硕学生受益匪浅。